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之法制探究

来源:法制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4 04:4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现行规定 只有明确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的法律责任,才能妥善解决纠纷,维护校园和谐以及社会稳定。关于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我国

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现行规定

只有明确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的法律责任,才能妥善解决纠纷,维护校园和谐以及社会稳定。关于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我国尚无统一的立法例,而是散见于法律、行政规章、司法解释等各种层面的文件中。

(一)相关法律规定

涉及到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的法律规定主要有《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2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承担侵权责任。”这两条对侵权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做了规定,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可适用。除此之外,《侵权责任法》第38、39、40条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校园受到人身伤害的归责原则以及学校所承担的责任类型做了规定。但是,我国高校学生基本都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的,不能适用这三条所确定的特殊归责原则。

(二)部门规章

在部门规章层面,涉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规定主要是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对学生伤害事故的认定、责任的归属、事故的处理程序以及事故损害的赔偿做了具体规定。在归责原则上,该《办法》第8条①确立了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所承担的过错责任原则。另外,《办法》第26条第2款规定“学校无责任的,如果有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本着自愿和可能的原则,对受伤害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即在学校无责任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伤害的性质大小、受害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对受害学生进行适当补助。

(三)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政府规章

为进一步落实法律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规定,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政府规章。如湖北、湖南、江苏、上海等地纷纷制定了有关学生人身伤害预防与处理的地方性法规。

(四)相关司法解释

相关司法解释主要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规定,主要是集中在《意见》第183条②。该条确立了精神病人在自伤或他伤情况下,单位应当承担过错责任。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现行规定之不足

(一)缺乏统一的立法规定

纵观相关立法,不难发现我国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上虽然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但是存在法律层阶多样,具体指向不足等弊端。实践中,一旦发生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主要是援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以及《办法》。然而,《民法通则》仅是对一般伤害事故确定了有过错即有责任的原则,《侵权责任法》并未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做特殊规定,一旦发生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只能适用一般的过错责任原则。《办法》对学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认定和处理作了具体规定,成为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唯一的指南性文件。但是,作为部门规章,《办法》的法律效力和层级都较低,在司法实践中只能参照适用。如此导致的现实是,高层次的立法仅做了原则性规定,低层次的立法只能参照适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无具体确定的法律文件可依,以致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二)责任认定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立法只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责任认定和归属上做了区分,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则避而不谈。高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高校在何种情况下不承担法律责任,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减轻或免除处罚,承担的责任范围如何界定,这些问题立法并未做出明确规定。法律上的漏洞让司法实践处理这类问题相当棘手,特别是《办法》第26条第2款规定的高校无责任还可进行补助,更是在实践中被受害学生家属所利用进而索要更高的补偿,导致实践中出现无论何种事故高校都要花高价钱进行平息的怪圈。

(三)缺乏对高校安全保障义务的明确规定

学生发生伤害事故,高校应承担何种责任取决于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高校对学生负有何种安全保障义务。同一事故中,对高校安全保障义务的不同理解,可能会在高校是否尽到管理职责、是否承担法律责任以及承担法律责任大小上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关于安全保障义务,《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早做出了规定,但是在主体范围上却并未将高校囊括在内。其后,《侵权责任法》第37条对安全保障义务做了具体的规定,主体范围也只限于公共场所的管理人以及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关于公共场所的管理人以及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的概念和外延该法并未确定,导致理论界对高校是否属于法律所规定的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意见不一。可见,立法并未明确高校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和界限,这也是在学生伤害事故中难以确定高校责任的重要原因。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 网址: http://www.fzyshzz.cn/qikandaodu/2020/0904/459.html



上一篇:关于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浅析法治影视作品在新媒体传播中的优势与思考

法制与社会投稿 | 法制与社会编辑部| 法制与社会版面费 | 法制与社会论文发表 | 法制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法制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