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黄河三角洲历代疫灾及其影响以地方志为中心

来源:法制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5 07:0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李博文(1992—),男,山东惠民人,助理馆员,主要从事黄河三角洲区域历史文化研究。 E- 疫灾是“指人间瘟疫,不包括畜疫,但人畜共患的疫灾包括在内”[1],主要有疟疾、鼠疫、霍乱

李博文(1992—),男,山东惠民人,助理馆员,主要从事黄河三角洲区域历史文化研究。

E-

疫灾是“指人间瘟疫,不包括畜疫,但人畜共患的疫灾包括在内”[1],主要有疟疾、鼠疫、霍乱、伤寒、天花、白喉等,在古代志书中通常记作“疫”“疠疫”“瘟病”“瘟疫”“霍乱”等。关于历史上山东区域灾疫,学界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前期的探讨,代表的有苏敏、张业敏、钟丽、翟磊等的研究成果[2-5],这些成果从疫灾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社会影响、防治举措等角度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为以后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这些成果的研究区域多覆盖山东全省,研究范围是单一历史时段,且关于黄河三角洲区域的论述较少。本文试以地方志为中心对历史上黄河三角洲疫灾的发生、成因、影响、防控等方面做一梳理探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历史上的黄河三角洲疫灾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方志的检索整理,并结合《明史》《清史稿》等史籍及《中国古代疫病年表》[6]等资料,笔者以地方志为中心对历史上黄河三角洲的疫灾情况作了相关统计。为便于分析,将历史上黄河三角洲疫灾情况分为明朝以前、明清时期、民国时期三个历史序列。

历史上黄河三角洲疫灾次数较多,地方志共记载有102县次有明确时间记载的疫情发生。其中,明代以前疫灾记载较少,仅有6县次疫灾记录,占全部疫情总数的5.88%。这可能与历史过于久远,加之古人记载不甚明确,相关资料流传保存至今较少有关。再者,黄河三角洲地区尤其是部分沿海州县,多为退海之地,有些在宋元以后才开始设立县治,地方志从明代才开始大量编纂,故而在此之前的方志资料对此记载较少。

明清时期,黄河三角洲疫情记载明显增多,明清两朝共有67县次疫情记载,占全部疫情总数的65.68%,其中明朝14县次,占全部疫情总数的13.72%;清朝53县次,占全部疫情总数的51.96%。相较于明朝而言,清朝的疫灾不仅次数多,而且波及范围广,几乎黄河三角洲区域州县均有疫情发生。如同治元年(1862)有无棣、阳信、沾化、利津、惠民、博兴、广饶等7县域发生疫灾,光绪二十八年(1902)亦有乐陵、无棣、阳信、惠民、博兴、广饶、齐东等7个县域都发生疫灾。

民国时期,黄河三角洲的疫灾频率仍居高不下,共有29县次疫情记载,占全部疫情总数的28.43%。这与民国距今时间不长,资料保存较为完备相关,特别是近年来编纂的史志资料,记录了大量民国的疫灾情况。相较于清代的疫灾而言,民国时期疫灾波及的范围有所减小,同年4个县域均有疫情记载的仅有2次,有2个县域均有疫情记载的有3次,其余年份皆为1个县域有疫情记载。这与近代卫生事业的起步和发展有一定关系,特别是黄河三角洲长期作为渤海革命区党政机关驻地,中国共产党在卫生防疫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领导和建设工作。

历史文献关于疫病的种类记载相对简略,很少指明为何种疫病,黄河三角洲各历史时期志书中对疫病的记载有“疫”“疫病”“大头瘟”“疫疠”“疸病”“鼠疫”“霍乱”“虎烈拉”“天花”“麻疹”等18种不同的称谓,有些病种称谓较为笼统,很难具体确定为何种疫病,加之很多不同疫病的发病特征又有相似性,故而仅对有具体名称的疫病,如鼠疫、霍乱、天花、麻疹作简要统计。

历史上黄河三角洲有明确记载的疫病共发生31次,主要包括鼠疫、霍乱、天花、麻疹四种。其中,鼠疫(大头瘟)共发生4次,占明确疫种次数的12.90%;霍乱(虎烈拉、虎疫)共发生19次,占明确疫种次数的61.29%;天花共有6次,占明确疫种次数的19.35%;麻疹共发生2次,占明确疫种次数的6.45%。

表1为地方志所见历史上黄河三角洲疫灾统计简表。可以看出,历史上黄河三角洲疫灾比较严重。明代的277年间,共发生14次疫灾,平均19.79年发生一次;清代的268年间,共发生53次疫灾,平均5.06年发生一次;民国的38年间,共发生29次疫灾,平均1.31年发生一次。疫灾频度呈愈演愈烈之势。

表1 地方志所见历史上黄河三角洲疫灾统计简表时间地域疫灾情况资料来源大业八年(612)长山大旱,疫嘉庆《长山县志》卷四《灾祥志》无棣山东,疫,人多死《无棣县志》卷十六《祥异》惠民山东,旱疫,人多死光绪《惠民县志》卷十七《五行志》景龙元年(707)长山疫嘉庆《长山县志》卷四《灾祥志》无棣大疫《无棣县志》卷十六《祥异》惠民山东,疫光绪《惠民县志》卷十七《五行》洪武二十八年(1395)广饶因连年战争,疫病流行2000年版《东营市志》之《大记事》正德十四年(1519)无棣春大疫,死者枕藉《无棣县志》卷十六《祥异》惠民春大疫,死者枕藉光绪《惠民县志》卷十七《五行志》嘉靖四年(1525)无棣秋九月疫《无棣县志》卷十六《祥异》万历五年(1577)蒲台春正月旱,至夏五月麦枯,疫作乾隆《蒲台县志》卷四《灾异》万历十年(1582)滨州春,酷旱,大头瘟流行咸丰《滨州志》卷五《祥异》蒲台夏四月大疫乾隆《蒲台县志》卷四《灾异》万历十一年(1583)滨州(大头瘟)染及城中一人,感染一家俱伤咸丰《滨州志》卷五《祥异》万历十二年(1584)沾化大疫《沾化县志》卷七《大记事》万历十六年(1588)无棣夏五月疫《无棣县志》卷十六《祥异》长山大疫嘉庆《长山县志》卷四《灾祥志》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 网址: http://www.fzyshzz.cn/qikandaodu/2021/0315/789.html



上一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肿瘤专科护理供需现
下一篇:语言与社会互动的典型意义

法制与社会投稿 | 法制与社会编辑部| 法制与社会版面费 | 法制与社会论文发表 | 法制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法制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