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诗经中法制观念的体现

来源:法制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2 06:3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距今两千多年的现实主义诗歌总集,世代相传,流传至今。在中学时期它就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我们通过对《诗经》的学习,从《诗经》抒情写实的语言中品味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距今两千多年的现实主义诗歌总集,世代相传,流传至今。在中学时期它就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我们通过对《诗经》的学习,从《诗经》抒情写实的语言中品味到诗歌之美,也感悟其体现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所熟知的《诗经》内容绝大多数是关于描写爱情、歌功颂德类的诗歌,但《诗经》中所蕴含的原始法制思想却鲜为人知,极少被重视。《诗经》中体现出的法制思想,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两千多年历史的社会背景下,是不被统治者所重视和采用的。正因为如此,《诗经》中的法制思想,长期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而直到现在,当下社会,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建设法制国家的重要性,特别是经历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后,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更加重视法律的重要性,并逐步完善了法律制度。在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对法律的修订和增订都能够看出国家政府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中共十五大上提出的依法治国思想,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建设法制国家成为社会大趋势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思想更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借鉴优秀的传统思想,将其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从而形成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表面看来,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同当代社会并无多大联系,但《诗经》中的法制思想,置于依法治国的国家政策中,其蕴含的优秀法制思想是值得我们进行考究和借鉴的。

一、《诗经》中体现的宪法思想

宪法,是每一个民主国家最根本的法的渊源,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在一切法律中是最高的。早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也成为其他法律制定的基础。而早在新中国颁布宪法的两千多年前,《诗经》中就出现了描写宪法雏形的篇章。在《诗经·小雅》中写到:“之屏之翰,百辟为宪”,这里的“宪”即是宪法之义,指古代的法章。这句话的大意是,“宪”作为国家的屏障和支柱,各国诸侯都以此当作自己言行的法度。尽管当时已经出现了宪法的雏形,但纵观古代历史,依然是人治多于法治的时代,法律受重视的程度也远远比不上当今社会法律在一个国家中体现出的重要地位。

在2011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中的一个案件——乌坎村民因土地问题向政府抗议,所体现出的法律意义是,村民自治与游行示威权应得到正确表达,群众应该增强自身的法制知识,学会合理合法地使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宪法作为一部国家大法,它的法律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需要被给予足够的尊严,它的存在才能充分保证人民的正当利益,才能为造福社会、建设法制国家所服务。古人早在奴隶社会就已有尊重法律的意识,而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员,学习宪法、尊重宪法、维护宪法,也是每个公民需具备的法律素养。

二、平等思想是法律的基础

早在古希腊时期,伯利克里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阐述了雅典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早期平等思想在法律中的体现。17、18世纪时,西方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都主张自由、平等的思想。无论是主张君主立宪制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亦或是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卢梭,他们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对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及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虽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但民间却一直有崇尚平等,反对统治者剥削的社会理想。《诗经·硕鼠》中就有这样的控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硕鼠,无食我苗。”这三句皆是下层劳动人民通过将不劳而获的统治者比作贪婪的硕鼠从而进行控诉的直观反映,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劳动人民和残酷剥削的统治者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这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古代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的美好期望,渴望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在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成为关键词之一。人人平等是法制社会建设的努力方向,而法制国家的建设,则为保证公民的平等权利提供了法律基础。纵观古今中外,人人生而平等从来都是世界上每个公民的呼声,法律是保障人人平等的有力武器。而另一方面,在追求人人平等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法律实施有其前提。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我们在享有人人平等权利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尊重他人享有的个人权利,应遵守法律并履行好自己的法律义务。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 网址: http://www.fzyshzz.cn/qikandaodu/2021/0412/1019.html



上一篇:基于制度与沟通视角的企业员工偏差行为研究
下一篇: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

法制与社会投稿 | 法制与社会编辑部| 法制与社会版面费 | 法制与社会论文发表 | 法制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法制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