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男性的游戏与赌博汉代六博再探

来源:法制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30 07: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六博,原本为“六簙”,最早见于《楚辞·招魂》,“菎蔽象棋,有六簙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1]290。《说文解字》载“簙”,“簙,局戏也,六箸十二棋也,从竹博声”[2]146。按

六博,原本为“六簙”,最早见于《楚辞·招魂》,“菎蔽象棋,有六簙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1]290。《说文解字》载“簙”,“簙,局戏也,六箸十二棋也,从竹博声”[2]146。按此,六为箸数,两人博弈,各六箸,故为六簙,是掷棋博弈的游戏,故而也称博戏(为了行文的流畅性,后文所称“博戏”与“六博”通用)。主要盛行于两汉时期,不仅传世文献《史记》《汉书》《后汉书》有相关记载,简帛资料西汉竹书、尹湾汉墓木牍亦有记载[3]169-173。目前考古发现的六博主要有画像石、画像砖、壁画、画像镜、六博俑等载体。

学界对六博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对六博博局规则的研究,以劳幹[4]129-145、杨宽[5]441-447为代表,对六博的演变[6]、博具的归纳[7]、六博的类型[8]研究以崔乐泉为代表。其次,考察博局占卜方法、游戏规则等,以曾蓝莹[9]、陈侃理[10]为代表。再次,讨论棋具、棋子、博局纹镜、陶俑等,以傅举有[11]、李零[12]、李重蓉[13]等为代表。复次,探研六博画像石,以姜生[14]、王煜[15]为代表。从学界已有研究来看,主要集中讨论六博本身的特征,如博局、博具、游戏规则等,对六博的社会性讨论不足。六博广泛流行于汉代社会是学界共识,但其在社会中的玩家、存在性质及社会功能等问题尚未有深入讨论,因此本文拟以此思路展开讨论。

一、六博是男性的游戏

六博活动可能在商代已经存在[11],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秦汉之际为鼎盛时期[4]129-145。汉代的六博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社会性游戏,从传世文献来看,游戏者包括皇帝、宫廷中人以及平民(后文述之);从出土资料来看,大量六博画像石、画像砖、壁画、画像镜及陶俑等表明六博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表明汉代时人对六博较为熟悉,玩家广泛。劳幹认为汉代六博的玩家不限男女[4]129-145,这一观点在文中只是一笔带过,未见详细的论证材料。然而,考究六博材料,玩家是男性,而非女性。

汉代六博的玩家为男性。依据出土资料,武威磨咀子汉墓的二人六博俑[16],灵宝张湾汉墓二人六博俑[17]。从陶俑的穿着形象分析,二人皆为男性。另外还有成都市郊出土的二人六博画像砖、四川新津宝子山崖墓1号石棺仙人六博画像拓片、四川新津崖墓石函仙人六博画像拓片、四川彭山梅花村496号崖墓石棺仙人六博画像拓片等[15],以及大英博物馆藏的博戏俑[18],亦为男性行棋。从这些实物史料分析,博弈双方主要有三类:世俗之人对博、羽人对博、羽人与常人对博[19]。前述“仙人”即为此处“羽人”,无论是“仙人”还是“羽人”,都是一种对想象的塑造,从其头部饰物形象来看属于男性。而把现实二人博戏的情形引入墓葬之中,一方面是“事死如事生”的葬俗与礼俗所至,希望死者在另外的世界能过生前一样的生活;一方面,具有“引魂升仙”的意味,[19]即生者希望死者能够羽化成仙或能与仙人共戏;另外,还表达对一种富裕、闲适的生活方式的希冀和追求,博戏画像石、画像砖中的庖厨、宴乐等情景即是反映[20]100。这也可与传世文献印证,“博戏驰逐,皆富人子弟”[21]422。

关于汉代的妇女是否参与博戏,目前的史料不足以充分证明女性是博戏的玩家。《汉书》载“其夏,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伯,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杜邺曰:……西王母,妇人之称。博弈,男子之事……师古注(博)曰:‘博戏之具’”[22]1476,民间以博具神祀西王母,而西王母在民间形象为女性。所以杜邺批判这种行为,认为以博具祀西王母是不合理的,因为博戏是男子的游戏。又载西汉王莽时期,“是岁,南郡秦丰众且万人。平原女子迟昭平能说经博以八投,亦聚数千人在河阻中”[22]4170,如注文所示,服虔认为“经博”为博弈经,“八投”乃以八箭投之意。按此,“博”有博弈之意,“八投”似为行棋之意,然考察出土的棋子,数目与“八”并不相符,主要以六、十二为一组。如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十二棋子,以六为组,分别为长方形和方形,博箸六根;湖北江陵凤凰山8号西汉墓出土棋子十二颗,六白六黑;湖南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六白六黑棋子,长筭四十二根,长的十二根,短的三十根;河南灵宝张家湾东汉墓出土的模型器亦为双方各六枚棋子[11]。并未见有以“八”为单位的棋子或筭及其它博具,所以此处的“八投”并非行棋,此处的“经博”也并非博戏之用,这则史料并不能证明汉代女子与人博戏。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 网址: http://www.fzyshzz.cn/qikandaodu/2021/0430/1192.html



上一篇:从晋悼公新政看晋国的法治
下一篇:八旗制度的历史价值以法制价值为例

法制与社会投稿 | 法制与社会编辑部| 法制与社会版面费 | 法制与社会论文发表 | 法制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法制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