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制与社会》栏目设置[06/29]
- · 《法制与社会》数据库收[06/29]
- · 《法制与社会》收稿方向[06/29]
- · 《法制与社会》投稿方式[06/29]
- · 《法制与社会》征稿要求[06/29]
- · 《法制与社会》刊物宗旨[06/29]
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双重维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和推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建设中,国家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但是如果在学术角度上分析我国发展现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和推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建设中,国家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但是如果在学术角度上分析我国发展现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特殊的发展背景下,我们需要更积极地去探索和思考,怎样去开展和推进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工作,从而为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两个维度的国家治理工作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
一、现代中国治理模式的主线
对我国国家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应该对中央和地方、国家和社会两条主线进行重点研究,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政府发展形势,在本质上都属于国家治理研究中的结构主义。在对央地关系的结构维度进行纵向分析的过程中,我国在国家治理经验上主要采用的是代理型地方发展模式,而横向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功能维度上,我国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则主要采用了运动治理模式。代理型地方发展主义指的是中央政府的激励作用,而运动式治理模式则是当前各级政府最常应用的地方国家统合主义的工作方式。如果从理论角度上说,前者主要是对政府工作发挥激励性作用,而后者则是各地政府在当前工作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也就是对地方国家统和主义的应用。
我国地方发展过程中采用的模式在本质意义上而言,属于代理型地方发展主义。具体内容:其一,在推进这一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在地方和公共组织获取发展动力机制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其二,中央政府可以委托地方政府和基层部门实现相应决策力的发挥,从而保证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稳定发展;其三,委托方在工作中需要按照工作要求去监督和管理代理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对其做出的成绩和效果进行检验评估。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要处理好国家和地方和基层环节的关系,一般则需要遵循民主自决、代理委托、基层监管等几项原则。基于我国治理对象复杂,并且工作规模也比较庞大,所以在工作中如果单纯开展基层的监管和制约,将造成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则凸显出了代理委托机制的作用,这也是目前我们最科学的方式方法。并且,目前得益于这种代理委托机制,社会公共权利以及社会资源也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分配。此种制度的安排将极大程度上刺激代理方的行为,对于持续发展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动力。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各种治理问题也伴随着开展中的代理型委托制度产生出来,给社会带来了一些矛盾和冲突。
二、国家治理议题的深化改革
在我国国家治理的基础阶段,出现的主要矛盾是直接体现在大国治理过程中的巨型社会对资源需求和社会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在当前国家治理工作开展工作中,我国仍然面临着巨型社会、贫困社会和断裂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还需要面临和承受开放型社会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在我国,政治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如果改革开放以前,党中央对地方的监督管理属于行政式统筹模式,那么在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所采用的监督和管理方式就出现了政绩式的监督管理,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水平取得飞速进步的重要基础。在我们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地方各级政府在整个国家治理工作当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地方发展主义是不可忽视的,地方各级政府的发展状态更不可忽视。
在多年的政府工作中总结发现,地方发展主义在工作开展中带来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地方群众对身边官员的信任度逐渐走低,有些地方的党政机构在行政环节出现信息不公开和一些人员的执政行为表现出不公正、不公平,从而受到社会的质疑和批评,影响了政府的形象,造成了地方政府机关的公信力下降。相关研究表明,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面临的产业转型难度也比较大。最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迅速,部分产业或行业出现一些问题,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最常见的就是出租车罢运、民众上访、土地冲突等等。当前,我国一方面进行着环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调整经济发展,政府在保护弱势群体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遇到较大困境。在这样一个时期和阶段,怎样才能将民众的负面情绪消除,转变为保护家园建设的正面力量,也成了当前地方政府在发展中最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重点问题。所以,目前工作中最有效的方法则是在政府执政方面,多向开放性决定和综合利益评估的方向进行研究,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制定更为全面的决策体制,根本上解决民众和经济发展中的矛盾。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 网址: http://www.fzyshzz.cn/qikandaodu/2021/0610/1474.html
上一篇:新时代我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制的重构理论视角与
下一篇:应急响应需要积聚更大的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