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从网点与支付出发,谈5G下的银行金融科技创新

来源:法制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8 12: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 建行电子银行研发中心 杨淼 摘要:5G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5G由于具有高速、大容量、低时延三大特点,将对行业发展产

作者

建行电子银行研发中心

杨淼

摘要:5G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5G由于具有高速、大容量、低时延三大特点,将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商业银行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必然会随着5G的到来而重塑其金融服务模式。本文从与客户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银行网点和支付两个场景出发,分析和展望银行如何利用5G进行金融科技创新,从而实现银行金融服务模式的升级,以及结合建行的实际情况,这两种场景对于建行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介绍了各个场景下5G应用的现状。

关键词:5G、网点、刷脸支付、无感支付、创新、升级

2019年6月工信部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家进入5G网络时代。

得益于5G网络高速、大容量、低时延的特性,许多之前受限于4G通信技术的智能技术将在5G技术的赋能下获得新的活力。

随着5G技术的赋能,科技领域的创新和迭代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更快,对行业、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一方面,5G技术引发的物材智能联动和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为各上下游产业形成巨大的技术库,并以渗透性、规模化、规模化的方式触发商业模式和服务。多角度方式。模式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最终会传导到社会个人生活、消费等方式的变化。银行业也将从这个时代的变化中受益匪浅。银行的经营模式、经营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都将相应升级,创新将衍生出更符合时代、更贴近客户的模式。

5G时代,金融科技领域将是创新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都是金融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对银行业而言,这将是银行催生新金融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推动金融生态转型、推动银行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保持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动力。银行持续转型升级。

随着5G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和音视频交互技术在智能终端的深度融合,大量5G终端设备实际应用后,将进一步扩大银行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服务能力。在超高速5G网络覆盖下,银行将利用物联网、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技术,将系统实时连接到用户手中的终端设备,实现人与人的互联互通。网点、人和业务。无感连接。用户只需使用5G手机、VR/AR等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连接银行系统,即可获得银行服务。

设备和技术的创新也将创新服务和交互方式,创造更全面、更好的服务场景,提升银行的服务体验。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银行的实体网点将逐渐减少甚至消失,银行将加速向线上化、虚拟化转型。一方面,人们不再需要亲自前往银行柜台。他们只需要携带VR/AR等可穿戴式交互设备在家与分行柜员面对面交流,开户、挂失、续卡、电子渠道签约、贷款等必须到银行办理. 业务在柜台办理。另一方面,银行网点可以利用5G技术,结合VR/AR、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微表情识别、边缘计算等技术,在场景创建、迎宾服务、互动展示、导航引导、业务处理等方面。 ,为客户提供更贴心、更细致、更智能的沉浸式服务体验。目前,各家银行相继开设了自己的5G银行网点,包括建行、中行、光大、民生等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这些5G网点除了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外,还提供VR购车、VR看房、智能试衣等服务。 2020年9月,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广州人丰支行建设建设银行首家数字化住宅“5G+智慧银行”,创新地为用户提供虚拟化、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服务。提供更温馨的“一站式”金融场景服务。

单从金融科技领域出发,5G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让用户更方便的进行银行服务,缩短用户与银行的距离,更重要的是金融科技的进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更大。最重要的是付款方式的变化。

支付是银行的主要产品之一,是“商业运营-场景建设-支付完成”消费闭环的核心要素。现阶段人们的支付媒介主要是现金、银行卡、网银盾、手机银行或第三方支付等。 支付仍然是需要人们“扫码”、“刷脸”、用手机“刷卡”。服务。

未来,支付将不再是银行或第三方提供的业务或产品。将深度融入生活消费场景,存在于所有接触载体,融入交易过程。 .客户逐渐不知道支付业务和流程的存在,不受影响。支付产品会消失,但支付不会消失,但最终会实现与人们生活的融合。

在5G高速网络的支持下,未来高清摄像头的应用将更加广泛,AI技术也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可以使用更多的传感设备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支付方式也可以从现有的指纹识别、扫码支付扩展到人脸/身体识别、声纹识别等。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 网址: http://www.fzyshzz.cn/zonghexinwen/2021/0708/1598.html



上一篇:红色故事学党史,红歌传唱颂党恩 开发区教育系
下一篇:海南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突出《条例》明确如何

法制与社会投稿 | 法制与社会编辑部| 法制与社会版面费 | 法制与社会论文发表 | 法制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法制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